財團法人人人體重管理基金會

肥胖非肉眼認定 以科學方式檢視肥胖

Oct 23 ,2023

你是真的肥胖嗎?

如何知道一個人是真的肥胖呢?我們一般都以人的體態來論斷這個人是否肥胖,但以現代的審美觀來看,可能走在街上就會發現一堆胖子了,所以我們必須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究竟如何才稱為肥胖!

 

醫學上的「肥胖」是指身體內的脂肪組織超過維持生理正常功能的比例,意即「脂肪過多」。不過因每人身高不同,所以如果只用體重來代表是否為肥胖,並無法反應體內脂肪堆積的情形,所以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判定肥胖的標準是身體質量指數(BMI),其計算方式是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,因東西方人種不同,所以判定的標準值也不同,西方人的BMI大於30稱為肥胖,而我國衛生福利部公告理想體重的範圍是BMI等於18.5~24,若BMI大於24為過重,大於27則判定為肥胖。

 

不過學者認為如果只有單以BMI當作肥胖的指標似乎有點薄弱,因為相同身高、體重的兩人,雖然BMI的結果也相同,但其實經過精密儀器檢查可發現,兩者體內的肌肉量與脂肪量可能差異很大,所以除了BMI可當作肥胖的指標外,學者另外加入體脂肪、腰圍、內臟脂肪來可輔助當作判定肥胖的依據,結果會更客觀。

 

  • 體脂肪

正常人的脂肪細胞約有250~280億個。正常女性身體的脂肪細胞數目比男性多,所以女性比男性容易發胖。體脂肪是體內脂肪與體重的百分比,體脂肪可劃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兩種。   

 

我們除了要知道體脂肪的比例之外,體脂肪的分佈也非常重要。一般而言,女性的體脂肪的比例較男性高,大都分佈在臀部與大腿,較容易造成下半身肥胖,也稱梨子形肥胖;男性則大多堆積在腰、腹部,形成上半身肥胖,亦稱蘋果形肥胖。不過這並非是定律,停經後的婦女其體脂肪就變成容易囤積在腹部,因此我們較常看見她們是屬於蘋果形的肥胖。

 

  • 腰圍

若BMI正常,但腰圍過粗者,罹患肥胖相關疾病與死亡率相較於正常者,皆會顯著升高,表示腰圍是預測肥胖對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標。腰圍太粗表示腹部脂肪的不正常堆積,又分為皮下脂肪過多或內臟脂肪過多。研究已證實腰圍太粗的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7倍,罹患高血壓、心臟病是一般人的3倍,因為堆積在腰、腹的脂肪會影響新陳代謝,容易引起代謝症候群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三酸甘油酯)的發生,而更進一步引發其他疾病的形成。

 

  • 內臟脂肪

內臟脂肪屬於體脂肪的一員,當皮下脂肪過多,已經無法再堆積時,就會轉移陣地到內臟周圍囤積,當然也有體脂肪不高,但卻內臟脂肪高的人,表示其可能是遺傳或飲食不當所造成的。醫學研究顯示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腦中風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癌症…等多種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