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道年齡老化 影響排便成便祕
便秘是腸道累積毒素的主因
什麼樣的情形算是便秘?排便狀況因人而異,任何人只要排便時感到不舒服、不順暢,都可稱為便秘;如果有人二、三天才排便一次,但身體很舒服,並不算便秘。若是三、四天都無法排便,或是每天都排便一次,但排量非常少,也可以算是便秘。大多數的人排便的習慣是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,每次的排便量大約100~300公克。
根據衛生署的統計,結腸直腸癌目前已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2位,僅次於肝癌;國民健康局針對98萬名民眾進行的大規模篩檢發現,50~69歲民眾,每一千人就有一人罹患結腸直腸癌,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檢出息肉,比例之高相當令人擔憂國人的腸道健康問題。
一般來說,健康人士的“腸道年齡”與其生理年齡是基本平行的,兩者的相差不大。不過,在現實上,由於不健康的生活、飲食方式,不少人的「腸道年齡」會不同程度地提前衰老。例如,上班族通常一工作就是5、6個小時,還要面對種種的精神壓力,將大大影響了腸道的消化、吸收、蠕動功能,久而久之,就會形成便秘甚至痔瘡;年長者則因臟器功能退化,精血不足,腸道所分泌的黏液量減少,而導致老年性便秘。
許多愛美的女性不惜花大錢購買昂貴保養品,為的就是怕皮膚洩漏年齡,但是據統計,大多數女性的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老了十歲!現代的女性約30%有便秘的困擾,排便困難會突顯腸道年齡提早老化的問題,而直接影響皮膚的光澤度,即使擦再多保養品也於事無補。
由於飲食西化、工作壓力大,便秘已成為現代人最普遍的「文明病」,每3個上班族當中就有1人有便秘的困擾。經常便秘的人,毒素容易長期累積在腸道,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。從腸道消化速度分析,喜歡吃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人,腸道蠕動較慢;蔬果從嘴巴吃進去到從肛門排出的時間,大約是一至兩天,但吃肉類等動物性食物,腸子蠕動變慢,至少要經過三至五天才會排出,然而糞便停留在體內越久,越容易引起細胞病變的機會。
另一方面,中醫認為,人體內的濕、熱、痰、火、食,會積聚成毒,其中宿便的毒素更是萬病之源;事實上,人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,以及腸道內食物殘渣腐敗後的產物,便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