飢餓還是嘴饞? 控制體重先區分需要或想要
是真的餓了?還是嘴饞?
在探討肥胖的成因之前,首先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-人為什麼想吃東西?是真的因為飢餓呢?還是口腹之慾作祟?其實有些人造成肥胖的主因,往往不只是因為出現飢餓感,大多數是由於食慾激增之故,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的熱量所導致。
假設某人每天攝取的熱量超過了100大卡(約等於1瓶養樂多或1根香蕉),一年下來便會囤積5公斤的體重,若是他能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慾,相信要維持體重並不是一件難事。但我們如何分辨到底是真的餓了,還是只是想滿足口腹之慾呢?
嚴格來說,飢餓與食慾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!飢餓的感覺是由體內的刺激產生。胃裡沒有食物時會收縮,而引發輕微頭暈、發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狀,此時胃部會分泌荷爾蒙產生飢餓的訊號傳遞到大腦,形成刺激而有進食的感覺;相反的,食慾是由外在的刺激,例如食物的外觀、色澤及香氣所誘惑產生的,若是自制力稍嫌不足的人就容易大快朵頤。
然而,食慾和飢餓常被混為一談,是因為當我們受外在刺激而產生食慾時,會有和飢餓時一樣的現象-唾液開始增加,胃也開始收縮。但和飢餓不同的是,如果你不予理會,這些現象很快就會過去。所以,想要控制體重,要能區分自己是真的餓了還是嘴饞。
攝食調控中樞
不過,某些人卻不能分辨到底是真的餓了還是嘴饞,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進食量,天生得不由自主的吃不停,導致吃進過多熱量而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變成肥胖,因為他們的攝食調控中樞出現問題。攝食調控中樞分為飢餓中樞與飽食中樞。大腦負責控制攝食的是下視丘,當下視丘收到增加食慾的信號,就會刺激飢餓中樞提高攝食量;若接收到抑制食慾的信號,便會刺激飽食中樞漸少攝食量。所以如果飽食信號強過饑餓信號,便會刺激飽食中樞而減少攝食,我們的身體便靠著這種信號傳遞的機轉來調控攝食量。
不幸的是,有些人的基因出現缺陷,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飽食信號,腦部飢餓信號強過飽食信號,長期過度攝食的結果便導致肥胖,不過這種導致肥胖的例子很少見。